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组织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科创实践,12月17日至19日,由共青团中央、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交流营暨机器人大赛在山东日照举办。
赛队伍合影
大赛共报名1017件参赛作品,分别来自全国的431所高校。经材料初评产生三等奖300余项,入围终评环节200余项。在决赛阶段,经过作品展示、现场答辩等环节比拼,我校入围作品荣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
获奖团队信息
项目名称 | 指导教师 | 奖项 | 参赛团队 学历层次 |
“随时随地”智能驿站机器人 | 马明旭、赵群超、赵薇 | 特等奖 | 研究生 |
六自由度多场景AGV机器人 | 陆志国、刘冲 | 特等奖 | 本科生 |
能量中继仿生海龟-海洋仿生界的水下航母 | 李小号、罗小川、孙少妮 | 一等奖 | 研究生 |
特等奖作品《“随时随地”智能驿站机器人》为一种应用于货物输送以及辅助搬运的龙门机器人,解决了取快递难、排队以及收费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机械手臂利用滑块摇杆机构、杆件配合实现的单电机欠驱动,在抓取时各指节依次收缩,能更好更全面的覆盖抓取物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适应不同尺寸的物品。团队目前已申请专利1项。
自由度多场景AGV机器人作品展示
特等奖作品《六自由度多场景AGV机器人》研发了一款可以在工业制造、物流仓储、医疗服务等环境中使用的自动搬运机器人,能够实现在狭窄或多变空间内操作,如仓库中的货架间、繁忙的生产线旁或各种地形上。同时配合先进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来执行复杂的自动化任务。项目依托T-DT创新实验室开展,在各类国家级比赛中累计获奖十余项。
报及作品展示环节
一等奖作品《能量中继仿生海龟-海洋仿生界的水下航母》采用国内首创的仿生低驱动推进结构、水下多姿态无线充电技术以及自动切换方案,设计了一款可以为巡航机器鱼供电、隐蔽性高且自身续航能力强的产品,有效解决巡航机器鱼续航能力差的难题。项目依托仿生机器人科研团队,通过研究生物运动特征,深入剖析生物体结构并进行仿生设计,致力于将仿生机器人运用于生活之中。团队主攻水下仿生机器人领域,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项目载体,在机械类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截至目前,团队已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一直以来,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始终按照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以培育具有较强人格力、竞争力和贡献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机械学科特色,形成了一种以竞赛为驱动,将“学”“训”“教”“研”“建”有机融合的“五位一体”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近年来,通过加强大学生科技人才培养和交流、为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赋能,学院学生在各项高水平赛事中喜报频传,人才培养成效显著。